76、梦难圆
夜阑人静,仰望苍穹,我突发奇想,如果人生可以自主选择,我必定首选完成学业,然后选择省级以上图书馆或新华书店之类的工作单位,终生在书海泛舟该是多么惬意的事啊!
可是,知青生活没有如果!
我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本大队的知青全部离去,只剩我形只影单留在大山深处。
表面上我强作镇定,一如既往与乡亲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心里却备受煎熬五味杂陈。数月前朋友们寄来的复习资料还在枕边,备考的内容已经烂熟于胸,只等获准进考场一搏。
填报的招生登记表上交很久了,然而日复一日,音信杳无。
善解人意的桂花佬劝我到公社打听消息。
公社书记外出未归。秘书给我倒了杯开水让我稍事休息,又继续埋头写他的材料。
我随手拿起桌上的《人民日报》,一行黑体字的大标题分外刺眼——《一张发人深思的答卷》。直觉告诉我,此文必定与招生有关!
果然,编者按和文章内容顿时让我目瞪口呆。那一刻于我而言不啻五雷轰顶,残存的求学美梦刹那间被击得粉碎。我定了定神,细看报纸日期不觉倒吸了口冷气,迄今已二十来天了。
一切都已明了,继续等待书记已经毫无意义。我脑海里一片空白,踉踉跄跄回到驻地。
当晚,我在油灯下摊开信纸,逐一批驳那张答卷,一边向远在省城的挚友小孔倾诉心中的愤懑、失望和无奈。此前哥俩在林场复习备考踌躇满志的情形不由又涌上心头。
彼时林场知青点已人去楼空,老孔妈也返回贵阳申诉回城事宜。为数不多的本地林场职工各自为政不知去向,倒为我们提供了难得安静的复习环境。
白天,我们兴致勃勃地做功课。有时也会为不满足于知其然(怎样解题)而非要搞清楚所以然(为何必须这样解)争论不休,兄弟俩仿佛并不是在为升学备考,而是在为竞聘教师岗位准备一般。
傍晚,我们漫步到二公里以外的白市镇,一头扎进碧波荡漾的清水江里,将白天的疲惫一扫而光。
夜里,我们对着静谧的星空尽情引吭高歌……
那是一段快乐、温馨极有规律的幸福时光,我们心中都充满了重返课堂的希望!
写完信我长长地舒了口气,心绪平静了许多,但却没有丝毫睡意,于是取出日记本记下了心中的感受:透过“推荐与选拔”的迷雾,我清楚地察觉学校的大门无声地对我关上了。尽管做了一番努力,但终究意识到自己是无法挤进去了。能聊以自慰的,仅仅是自修。
努力吧,我自己!
2013-2-24 21:45
有志者事竟成,加油朋友。
——网易网友隆仁2013-03-01 17:31
天助自助者!
——挚友玩墨者2013-03-07 20:57
好感动,你还留着那本词典,不是见实物在眼前, 我都忘了当年还送了你这本词典。谢谢你的珍藏!
——老友冬雪2013-03-15 13:48
应该是我感谢你啊,朋友!
珍藏在我的心中的何止那本曾经在凄风苦雨中陪伴我的词典,还有知青时代那些弥足珍贵的友谊!每当我回忆曾经的足迹,我就会想起坎坷岁月里的点点滴滴。
我衷心感谢每一个关心我、支持我、帮助我的朋友!衷心祝福他们健康长寿!
我想,这也是我的知青长篇回忆录《足迹》应有的主题。
再次感谢您!祝您万事如意!
——自强不息2013-03-18 16:08
白卷事件,发生在我工作后的第二年。对这件事的不同看法,是我曾经的小家庭中第一次强烈的分歧,呵呵,难忘。
——老友明月依旧2013-03-26 15:30
上大学,回城不是所有的知青都能平等享受得到的。除了10%的出身原因,90%是请客送礼人情关系。
——新浪网友603室的清茶2013-3-13 10:48
那上大学不是努力学习就可以上的时候,我们胸怀理想的人,只能望洋兴叹。无奈!
——新浪网友雁归烟霞2013-3-13 11:31
真的不易啊,我们都是在这样的苦难中走了过来!
——新浪网友滴水湖畔2013-3-13 11:34
知青的正常抽调何其难?我们集体户15人,只有一个人是靠劳动出色抽回来的,我也是在农村当了民办教师,后来考试才转正的。那个正常抽回来的同学的出色,是靠卖命才回来的,已经英年早逝,我为他写了一篇散文《青春无悔?》,在我的博客里。遭到了很多知青的反对,他们说“为什麽无悔?”那个年代葬送了我们的青春。是的,知青岁月真的改变了我们的命运。我的文章只是在祭奠那个流血的岁月。祝您写作顺畅!欣赏拜读!
——新浪网友玉梅2013-3-17 19:34
读自强的《梦难圆》,感受尤深。那一年的高校招生本来加上文化考试就是要招收有文化课基础的青年入学。但是张铁生的一纸白卷,毁了这些优秀青年的大学梦。当时我就深受其害。
——中知网友千帆过2014/4/22 21:47:00
谢谢千版!在那是非颠倒的疯狂年代,即使没有张铁生,像我等被打入另册的无辜人群,也很难有入学的机会。早在1964年推行“阶级路线”和“以阶级斗争为纲”时,我们的命运就被决定了。张铁生的出现更是让我们雪上加霜,同时也打击了一大部分出身好的优秀青年。
——自强不息2014/4/23 16:53:00
自强不息老兄勤奋学习,力求上进,坚忍不拔,精神可嘉,令我极为敬佩,真是好样的!看到这我才恍悟,老兄的昵称为何起名“自强不息”。名副其实,恰如其分。
——挚友孙伯江2014/4/23 8:58:00
为了回城详备考,
一张白卷事全糟,
想起每天复习日,
如今只剩自修到。
——老友龙行天下2014/4/23 9:49:00
张铁生反潮流是在1973年,整个大队知青全部离去,只剩下单独一人。你们那里的知青,看来上调回城比较快。我们大队那时有十来个知青还在农村等候佳音。
——中知网友麻纱老农2014/4/23 15:50:00
老农老友下午好!确实如此,我们1968年底插队,1973年之前大家各显神通,纷纷离去。不过,其他大队也还有同学留守,处境与我相差无几。那种煎熬,那种精神折磨,真的是度日如年啊!
——自强不息2014/4/23 17:12:00
评论